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3年第2期 > 正文
编号:12361556
胃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1月15日 姜旭红 古幸鹤
胃肠道间质瘤,体层摄影术,X线计算机,特征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姜旭红 古幸鹤 河南省襄城县中医院CT室;

    【摘要】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(GIST)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学表现,评价MS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。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,将CT表现与生物学危险性进行对比研究。结果 21例GIST发生于胃12例,小肠7例,大肠2例。6例向腔内生长,15例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生长。8例肿瘤最长径≥50mm,13例肿瘤最长径50mm;14例边界清楚,7例边界不清;平扫密度均匀10例,不均匀11例;增强扫描动脉期轻中度强化18例,3例明显强化。高度危险4例,中度危险7例,低度危险8例,极低危险2例。结论 GIS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,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诊断GIST,并判断其危险程度,对设计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,肿瘤最长径≥50mm、形状不规则、边界不清、密度不均匀、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多为中、高度危险性;最长径50mm、形状规则、边界清楚、密度均匀、呈均匀强化的病灶多为中度以下危险性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特征

    【分类号】R735

    胃肠间质瘤(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,GIST)是原发于胃肠道、大网膜和肠系膜的KIT染色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间质肿瘤[1]。Fletcher CD等[2]根据其生物学行为,将其分为极低、低、中和高危险程度。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~2012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21例经手术病
------
     [摘要] 目的 分析胃肠间质瘤(GIST)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学表现,评价MS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,将CT表现与生物学危险性进行对比研究。 结果 21 例GIST发生于胃12例,小肠7例,大肠2例。6例向腔内生长,15例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生长。8例肿瘤最长径≥50 mm,13例肿瘤最长径<50 mm;14例边界清楚, 7例边界不清;平扫密度均匀10例,不均匀11例;增强扫描动脉期轻中度强化18例,3例明显强化。高度危险4例,中度危险7例,低度危险8例,极低危险2例。 结论 GIS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,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诊断GIST,并判断其危险程度, 对设计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,肿瘤最长径≥50 mm、形状不规则、边界不清、密度不均匀、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多为中、高度危险性;最长径<50 mm、形状规则、边界清楚、密度均匀、呈均匀强化的病灶多为中度以下危险性。

    [关键词] 胃肠道间质瘤;体层摄影术;X线计算机;特征

    [中图分类号] R445.3 [文献标识码] A [文章编号] 1674-4721(2013)01(b)-0109-03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3113kb)